化妆品原料科普知识·油性原料的作用及分类

油性原料在化妆品配方中用量较大,在常温下有液态、半固态和固态三种存在形式。通常情况下,常温下呈液态的油性原料可称为“油”,呈半固态的可称为“脂”,呈固态的可称为“蜡”。因此,化妆品中的油性原料还可称为油、脂、蜡类原料。

2024-11-27 15:59

油性原料在化妆品配方中用量较大,在常温下有液态、半固态和固态三种存在形式。通常情况下,常温下呈液态的油性原料可称为“油”,呈半固态的可称为“脂”,呈固态的可称为“蜡”。因此,化妆品中的油性原料还可称为油、脂、蜡类原料。

化妆品原料科普知识·油性原料的作用及分类

油性原料在化妆品中的作用

●屏障作用

油性原料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疏水性薄膜,能够减少皮肤表面水分蒸发,防止皮肤出现干裂等情况,从而保护皮肤屏障,有效抵御来自外界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刺激。

●滋润作用

油性原料基本、重要的功能是滋润肌肤,故又称为润肤剂。适当使用油性原料有助于维护皮肤及毛发的柔软、润滑、弹性和光泽。

●清洁作用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使用油性原料可使皮肤表面的油性污垢更易于清洗。

●溶剂作用

油性原料可作为某些营养、调理物质的载体,使成分更易于被皮肤吸收。

●乳化作用

部分油性原料可作为乳化剂,发挥表面活性剂的功能,在乳化过程中降低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界面张力,使乳状液更加稳定。高级脂肪酸、脂肪醇、磷脂等油性原料是化妆品生产中常用的乳化剂。

●固化作用

在化妆品配方中适当添加油性原料还可使产品性能与质量更加稳定。

油性原料的分类方式

油性原料有多种分类方式。常见的是按照常温下物质的状态,将油性原料分为固态、半固态和液态。其中,固态油性原料包括硬脂酸、鲸蜡醇、蜂蜡和石蜡等;半固态包括矿脂(凡士林)、棕榈油、棕榈仁油、椰子油和牛油果树果脂等;液态包括橄榄油、杏仁油、玉米油、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碳酸二辛酯等。

油性原料的来源主要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和化学合成。其中,植物来源的油性原料主要来自植物种子和果实,也有部分来自植物的叶、皮、根、花瓣和花蕊等,如玉米油、橄榄油、红花油、甜扁桃油、棕榈油和鳄梨油等;动物来源的油性原料包括羊毛脂、蜂蜡、鲸蜡、貂油、角鲨烷和海龟油等;常见矿物来源的油性原料有矿脂、石蜡等;化学合成的油性原料包括硅油、硅蜡、酯类(如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碳酸二辛酯)等。

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油性原料可分为碳氢化合物(烃类)、甘油三酯类、硅氧烷类和合成酯类等。其中,碳氢化合物(烃类)成本经济且易于铺展形成透明膜,主要包括异十二烷、异十六烷、聚异丁烯等;绝大多数的动物和植物油脂属于甘油三酯类;硅氧烷类油性原料具有极低的表面张力,因此呈现更好的铺展性和成膜性,如聚二甲基硅氧烷、环聚二甲基硅氧烷等;合成酯类具有较好的润滑性,且肤感清爽,可用于降低其他油性成分的油腻感,主要包括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碳酸二辛酯等。

油性原料还可按肤感不同分为轻质、中质和重质。轻质油性原料能够快速铺展,有效减少涂抹时间,并且可提供较强的湿润感和更轻薄的肤感;中质油性原料的铺展时间较长,且具有较厚重的肤感;重质油性原料则需要更长时间进行铺展,并且具有更强的黏性和更厚重的肤感。

此外,不同油性原料的铺展性也有差异。可迅速铺展的油性原料,如轻质硅油等,具有迅速渗透、低油腻感、肤感清新干爽等特点,可带来较为短暂的润肤感受;需缓慢铺展的油性原料,如矿脂等,则渗透速度较慢,润肤感更加持久,但油腻感较重。

推荐新闻

水性增稠剂与油性增稠剂的区别

洗涤增稠剂通常是一种阴离子疏水改性丙烯酸碱溶胀缔合型流变改性剂

不添加防腐剂的化妆品更安全吗

很多消费者“谈腐色变”,认为不含防腐剂的化妆品就是安全的、高品质的。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一些化妆品企业顺势推出了“新鲜”“天然”“不含防腐剂”“无添加”等化妆品概念

保湿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保湿剂在化妆品中具有多种作用,主要包括提供水分、保持皮肤水油平衡、提高皮肤弹性和促进其他活性成分的吸收‌‌。

增稠剂的作用是什么

又称胶凝剂,是一种能增加胶乳、液体黏度的物质,用于食品时又称糊料。增稠剂可以提高物系黏度,使物系保持均匀稳定的悬浮状态或乳浊状态,或形成凝胶;大多数增稠剂兼具乳化作用。

卸妆剂是什么

卸妆剂‌是一种用于清洁和去除皮肤上化妆品和污垢的护肤品。卸妆剂的主要功能是溶解和清除皮肤上的彩妆、油脂、汗液等污垢,帮助皮肤保持清爽和正常的生理功能。

化妆品中为什么要添加防腐剂

化妆品的许多原料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且化妆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很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因此,添加适量防腐成分是有必要的

版权所有©汕头市勋诺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SEO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汕头

营业执照

在线咨询

欢迎给我们留言,免费获取产品报价表。